【通識教育中心記者楊善淳報導】舊金山國際影展主席萊格特(Graham Leggat),27日由駐校藝術家楊力州導演、通識教育中心與創意實驗室共同邀請,以「How Americans Appreciate Asian Movies」為題,談論美國人如何看待亞洲電影與文化。
舊金山國際影展設立於1957年,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之一,主要展映外國影片和獨立電影,其非商業化及獎掖後進的精神,一直為全美及世界電影工作者所敬重。
主席萊格特在非營利藝術界擁有18年的資歷,曾擔任美國Film Comment 雜誌發行人、FILMMAKER雜誌編輯與紐約日報專欄作家。近日金馬影展,萊格特應邀訪台,經駐校藝術家楊力州介紹,特別至政大與關心亞洲電影的莘莘學子,分享多年來的經驗與心得。
萊格特表示,美國觀眾長年觀賞好萊塢電影,習慣接收簡單、快速的流行文化,對於不同歷史背景與社會價值的亞洲了解甚少,因此很少人去注意亞洲電影。但仍有一群像萊格特這樣的人,對亞洲電影懷抱熱情,長期關注亞洲電影的發展,經常舉辦影展與交流活動。
在美國,亞洲電影多數於小型的藝術電影院放映,其市場不大,票房更是慘淡。一般而言,暢銷的好萊塢電影票房大約5億美元,如「黑暗騎士」甚至衝破10億美元。而在美國較賣座的亞洲電影類型,以恐怖片、武打片與宮崎駿的動畫為主。宮崎駿的動畫一般大約賣500萬美元,最賣座的「崖上的波妞」不過1500萬;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「送行者—禮儀師的樂章」只賣了130萬;張藝謀的「十面埋伏」不超過1100萬,而賣了5400萬的「英雄」算是寫下了難得的佳績。
而所有亞洲電影中,最賣座的屬李安的「臥虎藏龍」,共賣了一億兩千九百萬美元。即便如此,看過臥虎藏龍的美國民眾,或許知道這是李安的電影,也知道這是一部亞洲片,但是卻鮮少人知道李安來自台灣,臥虎藏龍是台灣電影。
面對美國觀眾忽略亞洲多元的電影文化,政大同學與前來與會的台灣導演傅天余,皆憂心美國觀眾是否只對功夫題材或是煽情的武打電影感興趣。對此萊格特表示,觀眾起初會被武打電影的新鮮感吸引,但只有漂亮畫面的煽情電影無法創造永恆的價值,對於人類社會累積的經驗與智慧亦無幫助。因此他相信,亞洲電影不該訓練觀眾看固定的劇本與題材,不要因為前人的成功,而限制了許多不同的經驗與可能性,應該發展多元的題材,竭盡所能的表現自我與自身文化,讓美國、讓世界看到精彩的亞洲電影,特別是「台灣的電影」!
